由去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互聯網+”到今年4月6日國務院部署實施的“互聯網+物流”行動,“互聯互通”已經成為推動整個物流行業前進的原動力?;ヂ摼W正日益深刻地改變著物流行業,從車貨匹配app到各種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和物流增值業務平臺,從自建物流到眾包物流模式應運而生。
時代感、國家政策環境和資本的介入促使網絡物流企業迅速崛起。與傳統物流企業相比,信息化技術已被廣泛地應用于網絡物流企業,運用互聯網思維和信息化手段,可以消除傳統物流企業的積弊。部分領先的傳統物流企業,也已開始了信息化轉型升級的步伐,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如物流管理系統、條形碼、無線射頻技術、車輛管理定位系統、移動支付等方面,對新技術和新設備進行升級。而且對于數量眾多的中小物流企業來說,信息化聽起來更像是一個離得近、離得遠的概念,信息化的門檻對于中小物流企業來說還是比較高的。大型企業信息化升級模式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投入來支持,這是中小物流企業所不能克服的困難,該如何實現中小物流企業信息化的轉型升級?
首先分析了中小物流企業的生存狀況。
租金、人力成本上漲,物流企業固定成本支出不斷增加,而行業間的無序競爭,更使利潤空間進一步被擠壓。
城區外擴,物流園區越遷越遠,每次搬遷都不能避免老客戶的流失。是開還是不開新網點?開設一個新的網點是很費錢的,不開設客戶怎么能找到呢?
顧客越來越重視服務,提升服務需要費用投入,已經被成本壓得透不過氣來,怎么還有新的投入呢?
以步履蹣跚、苦苦支撐來形容中小物流企業的生存現狀不容樂觀,對于中小物流企業來說,在當前的行業環境下如何更好的生存下去是首要問題,不轉型升級無論是從現狀看還是從未來看,都是沒有出路的,是死還是變,答案不言而喻。
物流業信息化轉型升級是一個多環節的系統工程,需要一個長期、逐步的過程,中小物流企業要全面實施信息化轉型升級,從觀念的轉變到資金和人力的投入,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結合當前中小物流企業的實際情況,沒有重點,盲目投入搞轉型升級,是在找死。怎樣降低成本,找準關鍵環節,實施信息化轉型升級才是可行的思路。
中國物通網總裁賈信河認為,“開源節流,降本增效”是物流企業突破當前行業困境,實施信息化轉型升級的重點。連續兩年被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評為“2014中國物流信息化優秀服務商”和“2015中國物流信息化優秀服務商”,中國物通網作為國內著名的物流信息化服務企業,在物流企業信息化解決方案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物通網總裁賈信河在3月26日舉行的“干線物流企業信息化轉型升級高峰論壇”上,就物流企業信息化轉型升級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實施。
第一條:開放源代碼:商業信息。
通過網絡將物流企業的網點和線路轉移,擴大貨源渠道,增加收貨數量。網絡時代,越來越多的裝運客戶習慣于通過互聯網查找物流信息,然后聯系裝運,而物流企業如果仍然固守傳統的線下渠道,將會失去網絡渠道大量的客戶資源。實現企業信息化,就是讓客戶能夠通過網絡找到物流企業,既節約網點費用,又增加貨源,提高利潤。
(2)節流:車輛運輸過程的信息化。
通過網絡對車輛進行實時控制,智能化檢測,降低成本。在傳統物流企業難以對車輛運輸過程中所產生的費用進行監管的情況下,成本彈性較大,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是一個難題,目前汽車聯網技術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例如,通過物通北斗/gps車聯網智能監控平臺,可對車輛行駛軌跡、里程統計、停車時間、違章狀態、油耗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對車輛運行狀態一目了然,便于隨時采取應對管理措施,從而有效降低了交通費用。
(三)降本增效:企業管理信息化。
通過因特網加強各地網點的自動化控制,優化企業內部管理流程,降低管理成本。如傳統物流的手工開票再錄入流程,不僅速度慢、易出錯,而且很難進行有效的控制,導致物流企業效率低下。由于物流企業分布廣、管理困難,導致內部溝通不及時、監控不到位、服務標準不統一、數據不能共享、無法同步協調等問題,使物流企業的管理水平難以提高。該系統能將物流企業的各項業務和工作環節整合在一個管理系統中,有效地實現網點管理、財務管理、客戶管理、訂單管理、倉庫管理等功能,提高物流企業的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以商業信息化實現收貨數量的增長,以運輸過程的信息化壓縮運輸費用、提高效率,以企業管理的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以抓住三個關鍵環節實施信息化轉型升級,可以解決中小物流企業的“燃眉之急”,同時也為以后的全面信息化奠定良好的基礎。中小型物流企業實施信息化要有的放矢,抓住關鍵環節,同時可靈活地借助外部資源,合理運用成熟的信息化服務商解決方案,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流業的信息化進程勢不可擋,抓住政策機遇,找準切入點,通過信息化轉型升級,走出行業困境,是物流企業發展的重要契機。怎樣抓住機遇,是每一家物流企業都要認真思考的問題。